毀掉日本的商人和研究人員
「會毀了日本的商人和研究人員」
– 摘自角田隆政於月刊《花田》的專欄,2020 年 6 月 30 日
以下內容摘自角田隆政在月刊《花田》上連載的專欄,標題為 「將毀掉日本的商人和研究人員」。
花田》不僅是日本人的必讀雜誌,也是全世界讀者的必讀雜誌。
如果您還沒有訂閱,請立即前往離您最近的書店。
為什麼呢?因為書中充滿了像這篇文章一樣真實、有份量的文章。
而價格卻只有 950 日元(含稅)。
自今年一月起,我花了五個月的時間,不遺餘力地追蹤、研究和撰寫關於 COVID-19 的文章。
我的著作《大流行 2020》(Ekibyō 2020) 由 Sankei Shimbun Publishing 出版。
在整個過程中,我想得最深的是:最終毀滅日本的將是日本的商人和研究人員。
我不禁懷疑,這些人是否認為,只要能追逐利潤、獲得回報或滿足自己的野心,即使祖國消失也無所謂。
當中國的經濟因為 COVID-19 的擴散而凍結的同時,日本的經濟也停滯不前,這對許多日本國民來說一定是很震撼的。
雖然我們意識到對中國的依賴,但沒有人料到依賴程度會如此之深。
首相安倍晉三對此情況感到震驚,於 3 月 5 日召開了未來投資會議,並表示
「對於嚴重依賴單一國家供應鏈的高附加值商品,我們將推動生產基地遷回日本。
對於其他商品,我們將努力將生產基地分散到東盟國家和其他國家,使我們不再依賴單一國家”。
這一意向聲明迅速反映在政府的意志中,在 2020 財政年度的補充預算中撥出了 2,200 億日圓,作為鼓勵生產設施回流日本的補貼。
實質上,這是政府發出的指令:「撤出中國」。
然而,當我看到 JETRO 在同年 4 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時,我感到非常震驚。
華東日本商會對其 710 家會員公司進行了調查,令人驚訝的是,90% 的公司回應說,他們沒有計劃改變供應鏈或遷移商業基地。
正如 2005 年的反日教科書騷亂和 2012 年因日本將尖閣列島收歸國有而引發的反日示威所見,每次發生某種形式的政治摩擦,在華經營的日本企業都會蒙受重大損失。
但是,我們今天在世界上所看到的,與過去政治事件所引起的短暫動盪有根本的不同。
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無法控制的霸權勢力: 中國。
這個滔天政權踐踏著自由、人權和民主,公然以武力改變現狀。
國際社會現在必須與中國對抗,捍衛普世價值。
以澳大利亞為例。
為了回應中國要求對 COVID-19 進行獨立調查的呼籲,中國實施了報復措施: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牛肉、提高大麥關稅、禁止中國人赴澳旅遊。
但澳大利亞並沒有退縮。
其堅定的決心來自於一個堅定的信念:
「如果我們輸了,這將標誌著自由和民主的死亡」。
那麼日本呢?
儘管安倍首相明確表達了政策,日本經濟連盟(Keidanren,Japan Business Federation)主席 Hiroaki Nakanishi 在 6 月 8 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了以下幾句話:
「日本必須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因為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市場。
日本經團聯將繼續與兩國商界積極對話,通過「一帶一路」和「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等倡議,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這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所說的話,他對全球趨勢、政府的意圖以及自由民主國家的人民應該維護的普世價值視若無睹。
但是,世界的潮流令人害怕。
美國已經開始收緊對向中國提供軍民兩用技術的公司的監控–這些技術可能會被改作軍事用途。
日本公司自然也不能幸免。
其中一個目標是豐田,其綜合利潤高達 2 兆日圓。
中國盯上了豐田的燃料電池技術,並打算將其應用到無人機上。
為此,豐田正在與清華大學進行聯合研究,旨在為中國做出貢獻。
但如果豐田的燃料電池技術被用於大幅增加無人機的航程,增強其作為武器或偵察工具的能力呢?
美國會作何反應?
試著想像一下,在日本或美國上空飛滿無人機的天空。
我們不要忘記,這些技術是通過中國的「千人計劃 」實現的,該計劃從世界各地招募頂尖的研究人員和大學教授,並提供極其優厚的薪酬待遇。
這些人住在配有溫水游泳池和健身房的高樓公寓裡,配備由公安局派遣的美麗秘書,滿腔熱情地為中國製造研究成果。
而這一切發生的門戶是什麼?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會(JSPS)。
即使被和平與自滿所蒙蔽的日本商界和學術界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也為時已晚。
類似東芝機械CoCom違規事件的重演現在「指日可待」。
那些沒有意識到我們正處於歷史性的十字路口,繼續站在壓制自由與人權的政權一邊的人
他們應該受到所有的譴責。